课程介绍
     教研室主要承担《医学文献检索》和《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两门课程的教学与研究。《医学文献检索》是全校本科生的必修课,《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是统招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的选修课。两门课程均是非常重要的方法和技能课,时代性强,特点突出,旨为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使学生掌握用计算机方式从浩瀚的信息海洋中获取知识情报的方法,是从事科研、教学、医疗等相关工作的必要基础技能。

教学对象:主要为本科生、统招研究生和在职研究生等。教学课时:1846学时,根据不同层次、不同专业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课时。

授课内容:文献检索的基本知识,国内外主要医学文献检索工具的内容、结构及查找方法,主要的中外文医学相关书目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的检索方法,网络免费医学资源介绍及网络资源检索方法等。重点数据库包括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Biosis Previews  (BP)等文摘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中国知网和ELSEVIER ScienceDirectSDOS)、 NatureSpringer Link InterscienceEBSCOSpringerProtocolsLWW医学核心期刊数据库、牛津期刊等全文资源,以及超星数字图书馆、中国数字图书馆和书生之家数字图书馆等图书资源;同时也包括全文传递系统和多媒体资源的介绍。网络资源和文献的管理与利用也是近年来授课的重点内容之一。目前全部是计算机网络检索教学,理论与上机课比例11

教材建设:1985-1990年采用吴观国编写的《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随后结合我校实际自编教材,1991.12编写教材《医学文献检索与利用》,1999.3编写教材《医学文献检索》。为适应网络时代医学信息检索发展的需要,为了进一步充实教材内容,增加计算机检索和网络检索等新内容,2002.8又编写《医学文献检索》(修订版)教材。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数据库的检索方法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2006组织编写了《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研究生教材,2009组织编写《医学文献检索》(第三版)本科生教材,2011年出版了《医学信息检索与利用》第二版教材,目前正在积极更新其他相关教学资料。

    教学改革  19842月,国家教委发了教高(84004《关于在高等学校开设文献检索与利用课的意见》文件后,我校高度重视医学文献检索课,率先在1985年为全校本科生开设了此课程,并受到广大师生的好评。开课初期,理论课授课主要依靠教材,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检索过程,教学人员不断思考创新,为学生制作了检索流程图;之后授课方式逐渐转变为教材与印刷本工具书、挂图相结合的方式。文献检索课历来重视实际操作,在为学生开设理论课的同时也配套开设检索练习课。在手工检索阶段,图书馆专门为学生订购了成套检索工具书复本书,供学生检索练习课查阅,我校是国内同类院校中为学生订购检索工具复本书较早的院校之一;随着计算机时代的到来,教学人员紧跟时代步伐,理论课较早采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实习课改为光盘数据库检索,并刻录CBMdisc数据库光盘和Midline数据库光盘共63套,同时申请了专门用于文献检索课的多媒体教室,尝试采用网络在线教学;网络时代日新月异,网络版数据库的广泛应用为文献检索教学和实践提供了便利,多媒体课件教学和网络在线教学的方式渐趋成熟,在授课内容上,教学人员推陈出新,不断增加新内容,更新学生的知识结构,引导学生认识并使用网络上的新资源。实习课改为网络数据库上机,检索效率大大提高,学生反映良好;新图书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多媒体教室为医学文献检索课专用教室,内有72台学生机,1台教师机,以及投影仪、电子白板等相关教学设备,同时安装了电子教室软件,为同步演示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为此,2010年对本科生实践课的授课方式进行改革。2010年多媒体教室和电子教室软件的启用保证了上机实习课改革顺利完成,实习题由纸质版改为电子版,提交方式由原来的课后提交改为当堂提交。电子版的实习题更有利于学生随时调整检索策略,当堂提交的方式能够督促学生积极完成作业,保证检索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解决,使学生更好的掌握数据库的检索方法。

本课程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安排是先进行理论课讲解和数据库检索演示,紧接着通过教师编写的上机实习题,指导学生进行上机练习,理论课与上机课的比例为1:1;课程按照中文数据库、中文数据库上机练习、外文数据库、外文数据库上机练习的顺序进行,这样先讲解后练习,先中文再英文的授课顺序,更有利于学生尽快掌握每个数据库的检索方法和检索技巧。

经过多年的教改实践,课程教学范围更加广泛,课程设置更为合理,学科建设和研究也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教研室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稳步推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改革,不断完善课程内容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使本课程在培养学生医学信息素养,推动学校教学科研发展方面不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